记一次转专业
写在开头
TL; DR - 我终于在大二之前的暑假转到了计科院,软工专业,也算是满了一个小小的愿望。
毕竟是平级转,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会很难走了,暑假先补高数和大物吧。
刚考了科目三回来又是面试,面试完了又该学了。
艰难的转专业之路
志愿填报
19 年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是5*6
模式,5 个学校,30 个专业
清楚地记得,第一个汕头大学
,首年在河北招生就要了 569 的分数,没赌到
第二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
,也是 569,相对之前的分数也是突然上升了不少,没得上
第三个就是长江大学
了,当时犹豫在外语类
和计算机类
中间,谁放前面?最后我把外语放在了前面,然后进了外国语学院
为什么要转
虽然自己的英语成绩算比较好,高考也拿了个差不多的 139,但是学了一年的英语之后,我逐渐感觉自己不太适合去学英语,即使我可以学好。
因为这种心理,第一个学期也没怎么上心地去学,GPA 也很拉,又加剧了这种心理落差,更想转出去了。
几经周折
我本来想在 2020 春,也就是大一下学期开学的时候递交自己的转专业申请,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让本次转专业工作取消了(还有我的科目三考试),当时真的挺难受的。
后来马上又开始上网课,我也没想啥,继续学吧。 第二学期的 GPA 是3.72
,比第一学期好点了。
结课之后我就几乎每天在翻计科院首页,等转专业的工作安排,刷了好几天刷到 6.20 左右终于等到了,一打开看条件,变化了不少,看来看去我都挺符合的,除了要求学习过高等数学A/B
。 当时挺难受的,因为外院只在第一学期安排了同济的大学文科数学
,也就是高数 D,不符合要求。
不过后来想想还是把申请表投给了外院,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些东西证明我有一些本事,不是一拍脑袋就来这里的,虽然以后的我看到这些材料可能会笑掉大牙。。。
没想到我通过了外院和教务处的双层审核,但是当时我也没什么心思了,因为硬性要求不符合,后续的面试可能也只是程序上的必要过程,但是我想了一下还是做了个简单的准备。
面试
我写这篇随笔的当天下午,是我的面试时间
我按照Material Design
的风格做了个自我介绍 PPT,简单说明了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。我承认也在里面掉了掉书袋,虽然我自己不太喜欢这样,但是这不是装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。
于是计科院的面试领导当时就针对我的 PPT 里一个点问了我个问题
你说你刷过机,是手机吗?你能简单讲一下你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吗
当时我也挺难回答的,刷机
一般来说都是形容手机的刷写,但是我就做了一个不太好的回答
啊,刷机的话,手机路由和电脑都有。就拿电脑做个例子,我需要从 Windows 转到 Linux, 假设我要用 Ubuntu,那么我就去下载 Ubuntu 的一个安装程序,它可以实现向硬盘拷贝 Linux 内核和一些其他的东西,还有引导程序,并通过这么一个引导程序去启动系统。
现在想想真是问题挺多。。老师问的模糊,我答的更模糊。 我忘了GRUB
怎么读,于是也没说出来这个东西。。也没有提到更加底层的BootLoader
, BIOS
,如果当时拿普通的安卓机去举例,可以答得好一些。
这个问题问完之后,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是
你有不错的感性认知,但是理论只是是很重要的,实践得来的经验不是一切(大概是这意思)
确实,这也是我来这里的原因之一,我需要系统化的学习理论。
不过当时我没这么说,只是赞同老师的说法,并且提及自己也有在读《计算机科学概论》,我也认同理论知识的重要性。
后面的问题就比较偏向其他方面
平时运动吗?人际关系处理如何?除了学计算机还爱干啥?
肯定要运动
我是个慢热的人,对人对事都是这样。如果不是主动或者必要,我大概率不做某件事/不叫朋友。但是我也不是那种沉默寡言的人,我是班里的团副,是学生会成员,是志愿者协会干事,我组织过不少东西,交流也是常有的。
还干啥。。听听歌,看电影,写点笔记。当时忘了说的一个,还有和朋友打打游戏。
然后就结束了,感觉还好吧。
后面根据老师的通知,我选择了不服从调剂
,我明白为什么选择软工,也明白后果。
面试结果
退出去的第一感觉是,我好像有戏?
但其实自己当时还是不太确定,心里就想着,能进多吃苦努努力跟上高数大物,进不去继续自学
睡了一觉到七点半,群里说名单在网站公布了。说实在的,还是有点小激动。
打开计科院首页,点开第一个公告,CTRL+F
,打上自己的名字,出现了1/1
的时候,心里算是稳下来了。
没啥好说的,恶补一下落下的数学和物理吧,加油。
结尾
GitHub 的Hoping for a major change
状态可以去掉了。
既然已经选择这条路,那就走下去。